從小很喜歡創造一些東西,當時喜歡沒有任何框架地創造,因為小時候沒有太多金錢給我花費,所以只能利用周邊的東西創造,用盡方法去達成我腦裡所想像的樣子地創造。所以建立了不用花費太多的而創造的思維,直至進入我的個人創作也抱著這觀念。
還記得初中時期,好多時與同學們出外,看著她們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,而自己沒有這能力,於某一天發脾氣地同爸爸表示我想買東西,他當時問我「你究竟想買什麼?」我表示要買好多好多東西,樣樣也想買的心態去彌補心裡不足。他教導我,人不能樣樣東西也要買下的,你現在只可選擇買一樣東西,你自己要決定當中最喜歡和需要的才購買。所以在我能領悟爸爸的含意,已是我40歲往後的人生,能清楚了解如何選擇,並知道「想要」和「需要」的分別,而購物的意欲也隨著年紀而減退。
從小爸爸便引導我從錯誤中學習,記得有一天他帶我看「幻想曲」電影(當時我仍在讀小學五年級),平時是他購票和選位置的,那天他要我嘗試購買及選擇位置,而購票前他已表示我們今天坐超等位置(當時的戲院很大型,有兩層的,下面分前座及後座,而上面約下層的一半面積,從後半部分伸展建造而成,這層是超等,票價亦是比較貴),所以我在超等座位表上選擇了最前的第一行(心裡想著最前便是最好的心態下),當時我還問爸爸這行這兩個位好嗎,他點頭說好,我便購買了。到了入場才知道第一行給前面的圍欄所遮擋視線,就算成人個子不高也能遮擋,所以我們整場電影看得很辛苦,我多時回頭觀察是沒有人選擇這一行的,最後我發覺第三行打後才是最佳位置,所以整場電影我抱著犯錯的內疚及擔心被爸爸鬧的心情渡過。
看畢整套電影後,他沒有怪責我,並語帶輕柔地問我,你現在知道最佳位置嗎?我說知道了,是第三行至第五行。其實爸爸是知道有欄遮擋視線, 但他想我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,這次好明顯是我自己沒經驗的選擇錯誤,但不要恐懼選擇,須知選擇存有好與壞,沒有百分百的正確,他教導我從錯誤中所獲得的經驗,而並非要我承擔後悔、失敗和羞愧,而是承擔選擇的勇氣,勇敢地犯錯而獲得的經驗(犯錯的層面並不是傷害他人及任意莽為的情況下)。以上這些思維伴着我成長,跟後更帶進我的創作過程裡。